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发源,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在它长达5464公里的漫漫征途中,跨高原、迈平原、闯峡谷,流经之处形成了大大小小、弯弯曲曲的许多湾道,正如民歌中唱道: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在形态各异的诸多弯道中,流经晋陕大峡谷中段,地处山西永和县与陕西延川县之间所依次形成的英雄湾、永和关湾、郭家山湾、河浍里湾、白家山湾、仙人湾和于家咀湾等七个大湾,是我国目前河流中规模最大、最密集,发育最完好的干流峡谷型蛇曲群,总称“乾坤湾”,2014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永和乾坤湾不仅是难得的旅游观光地,还是进行科研的理想场所,这里有独特的地质地貌、水文地理环境,地层剖面清晰,构成形迹明显,对于研究黄土高原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岩层特征等提供了考察现场和实物标本,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人文价值。
我们从美学的视角来审视乾坤湾对审美主体的积极作用,乾坤湾具有形态美、崇高美、和谐美的特征。
黄河流经永和县境内68公里,总面积105平方公里,在打石腰乡河浍里村与陕西延川县伏义河村的两座山峰中旋了一个“S”型大湾,登高远眺,这个“S”型湾道酷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阴阳图”,且“S”的两道湾里各有一个古老的村落,即:河浍里村、伏义河村,这两个村就像太极双鱼图的两个眼睛,天设地造、十分神奇。这幅铺展在天地间的的太极阴阳图,成为乾坤湾中最宏阔、最美丽的景致。
黄河在流经晋陕大峡谷永和段时,千回百转,蜿蜒盘旋,天然形成了“中华龙”的形象,如此形态,为世人惊叹。
2011年2月1日,《贵州晚报》记者罗万雄在万米高空的飞机上拍到了黄河在永和县境内状似巨龙的逼真照片。经过对比,照片中的“中华龙”与故宫九龙壁上的龙、历代皇帝龙袍上的龙的图形如出一辙,惟妙惟肖。
我们极目远望乾坤湾,形象高大,气势磅礴,瞬间感受到母亲的伟大、黄河的伟大,心中树立起崇高和敬畏。漫步于乾坤湾,面对我国目前保存最密集、规模最大、发育最完整的干流峡谷型蛇曲,你会被大自然的匠心独运深深的震撼,在这里,黄河一改穿崖裂岸的咆哮,在群山的怀抱中静静流淌,展现了母亲河最为温婉多情、宁静从容、大气和谐的姿容,而母亲河的两岸,因河水长期作用而形成的陡峭山崖,如刀削斧砍、高达百十米,壁立千仞,粗犷雄壮。在乾坤湾,我们能够看到那湾湾相连,道道相随,山与水、天与地、动与静、曲与直、雄壮与柔美、粗犷与细腻,交相辉映的大气和谐之美,欣赏乾坤湾,你可以用大视野,登高远眺,看天空高远清澈,云霞变幻无常;看黄河蜿蜒回旋,白雾似有还无;看群山连绵不绝,陡崖跌宕起伏,此时,即使游人如织,人声鼎沸,但这尘世的些许喧哗与浮躁,怎会在苍茫的天地间激起一丝涟漪?透过这浮华,我们反而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乾坤湾的大气与宁静。欣赏乾坤湾,也可以用小视角,俯首细察,看流水冲刷岩石,打磨成形态各异的天然石雕,看风雨侵蚀摩崖,创造出自然天成的神奇壁画,看黄河生命树,看百年古渡、看“五行村”永和关,看女娲古庙......乾坤湾处处都能显现出大自然鬼斧神工、精雕细琢所形成的形态宏大、气势壮美的美学作品价值。乾坤湾为晋陕大峡谷中一颗最为耀眼的明珠,早在2005年就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可谓实至名归。
黄河永和乾坤湾地处黄土高原晋陕大峡谷核心区,地形地貌、生态修复与保护、水文地质等有大量的实物标本和考察现场,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探索发现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具有的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上。
保存于乾坤湾的黄河蛇曲地貌,至少经历了下蚀形成顺直河段,测蚀塑造宽谷曲流河床阶段和再次下蚀塑造蛇曲峡谷三个重要发育时期,是典型的河流演化“返老还童”现象;“先成河”的代表;对研究黄河的形成与演化历史、黄土高原的形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据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数据,确认永和黄河蛇曲七连湾是我国目前保存的最密集,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好的干流峡谷型蛇曲。 乾坤湾黄河的急剧下切,以致其短小支流大多被悬挂于谷壁岸坡上,形成两岸随处可见的“悬谷”景观及相伴的串珠状水蚀洞穴和跌水滩,这在国内的大河中也极为少见。 黄河沿岸砂岩岸坡的风蚀壁龛地貌,是特殊地层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华北地区少有的地貌景观,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乾坤湾黄河蛇曲七湾相连,构成黄河晋陕峡谷一段最完整的龙形蛇曲地貌景观。乾坤湾自北向南依次形成的七个弯道,湾湾相连,道道相随,自然天成,是水动力环境下雕凿并遗留的系列曲流地貌景观,记录了黄河蛇曲由北向南自然演化的过程,无论从宏观地貌到微观现象,都具有自然完整的特点。 乾坤湾保留了河流作用的所有地貌景观,包括黄河在地貌演化中形成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地貌;河床深槽、浅滩、边滩、心滩、河心岛等堆积地貌;横向、纵向、垂向环流塑造的凹槽、洞穴、壶穴;侵蚀、基座、嵌入、堆积等各类河流阶地等等一应俱全。 由此可见,在黄河乾坤湾地区科学价值的丰富性。更有待于生态、水文地质等各方面专家来永和乾坤湾探寻其未知的科学“秘密”。
人文精神在永和乾坤湾表现的尽善尽美,在这里我们真正领略到黄河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感受到包容大气、和谐共生的人类最高境界,体会到红色热土、红色基因的伟大力量。
黄河在永和乾坤湾,不仅展示了她外在的自然之美,更释放了她内在的精神之美。来到黄河乾坤湾,我们更能直观理解,正是黄河以她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黄河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从黄河在永和68公里的里程中,不难想象黄河翻山越岭、穿峡裂岸、不屈不挠的坚强;从黄河在曲折的蛇曲般的河湾从容前行中,不难理解是黄河以她的睿智唤醒了中华雄狮的觉醒。我们从黄河乾坤湾不择细流的包容中,更能理解黄河汇集白河、黑河、汾河、渭河等40多条河流与上千条溪川,所体现的海纳百川的胸襟。我们从黄河在永和流域内留下的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遗址,还有永和关古渡口、河浍里古村落以及沿黄20多万亩枣林2万多民众,更能深深地领会黄河润泽万物、厚德载民的神圣。 探寻中华文化的渊源,我们知道伏羲创造了阴阳太极之道,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乾坤湾正是这样一个启迪人类智慧的地方。传说,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就是有感于乾坤湾曲折回旋、山河相拥相抱的奇观,悟出了阴阳太极之道。乾坤就是天地,置身乾坤湾,行走天地间,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豪迈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大度,这就是天地精神,乾坤精神。它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是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无独有偶,在美丽的乾坤湾,母亲河蜿蜒留恋,形成了惟妙惟肖的“龙”的图形,无疑,乾坤湾成为最早的“龙”的直观形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在黄河中游、中华腹地的永和乾坤湾,发现蛰伏千万年的“中华龙”的自然景观,进一步印证了永和乾坤湾与中华龙图腾的历史渊源。
中国地理学会的专家认为,乾坤湾是地理意义上的龙之源。他们推断:几千年前,伏羲部落正是在乾坤湾旁的高山之巅,看到龙一样的黄河在眼前呈现,据此勾画出了龙的形象。伏羲部落的图腾由此诞生,并逐步演化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黄河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孕育,在乾坤湾里得到最为直接的体现。在这里,黄河虽然千折百回,但矢志向东的目标从未改变;在这里,黄河广纳百川,不择细流,表现出宽广的胸襟和气概;在这里,黄河从容大度,静静流淌,积蓄着勇往直前的意志和力量。乾坤湾体现了黄河坚定的信念、宏阔的胸怀和张弛有度的智慧,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特别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块叫“永和”的神奇而美丽的大地上,天赐一道乾坤湾,将中华文化的精髓紧密相连、它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赋予了“永和”更加美好的寓意。有专家指出:永和是北斗七星城,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谓之“永和”,意为永远和顺、和睦、和谐、和暖、和美,这是永和“和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永和”真正的含义。
1936年2月,毛泽东、彭德怀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进行了渡河东征,壮大了红军力量,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永和,毛主席率总部人员前后共居住了13个日夜,组织召开了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回师西渡、联蒋抗日”的策略,扭转了中国革命的乾坤。至今在永和红军东征纪念馆,仍记录着当年毛主席的神奇往事和红军将士的赫赫战功。在永和关红军崖下,依然传颂着当年为掩护大部队回师西渡,12名红军战士弹尽粮绝,纵身跳入黄河的悲壮事迹。那时候,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的永和人民,为红军东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至今,永和人民在这块贫瘠偏僻的土地上,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当你来到永和境内的黄河岸畔,随处可见层层叠叠、横竖成行、整齐划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像一座座绿色的丰碑,那是永和人民为改善恶劣的生态和生存环境,在黄河岸畔谱写的辉煌篇章。在永和,黄河精神、民族精神、东征精神、永和精神,得到一脉相承的涌现。 这不就是中华民族开拓前行的历史缩影吗?
《汉书•沟 洫志》有言:“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在这里,黄河,黄土,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
人类的文明成果,往往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互动与呼应。乾坤湾对中华文明的启迪与承载,何其关键,何其厚重,何其深远!